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协会首页 协会简介 历任领导 新闻资讯 协会动态 美术展厅 美术理论 艺术研讨 展览信息 协会大事记 联系我们

        艺术史学者傅申长眠富春江畔 一生研究《富春山居图》

          作者:郭其钰2024-04-25 09:16: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一场春雨过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空气格外清新,富春江畔山青水绿,台湾知名艺术史学者、书画鉴定家傅申长眠于此。2024年4月16日,傅申在富阳逝世,享年88岁。

          傅申在中国书画艺术研究方面有很深造诣,创造了众多鉴定经典案例。他毕生研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等传世名作,也因此与“黄公望隐居地”富阳结下不解之缘。

          “2015年是我们和‘黄公望隐居地’结缘的开始,那一年傅申被聘请为黄公望研究会名誉会长,并题写‘黄公望隐居地’,如今这几个字刻在黄公望景区门口的大石块上。”傅申夫人、台湾策展人陆蓉之回忆说。

          傅申年轻时就表现出天分,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任职。此后留学美国专攻中国美术史,获博士学位。

          20世纪70年代,以台湾学者为主的专家,展开了一场关于《富春山居图》真伪的大论战。当时远在美国工作的傅申连写五篇论文,从书画本身、题跋、火烧等角度及其延伸问题和诸多细节,展现如何宏观和微观地辨别作品真伪。

          事实上,在那次讨论中,有关富阳的几个地名,双方均不是很确定。为进一步证实自己的观点,20世纪80年代,傅申只身一人来到富阳探访。

          当时富阳一位工作人员还记得,由于人生地不熟,傅申雇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寻遍了富春江两岸。

          “傅申对《富春山居图》的研究,是他坚定与执着的学术热忱,他判断《无用师卷》为真迹的论述,获得中国艺术史学者压倒性支持,也奠定了傅申与《富春山居图》难以分割的学术连结。”陆蓉之表示。

          2021年12月,富阳“公望两岸圆缘园”启动建设,傅申与陆蓉之正式来到《富春山居图》实景地定居。2022年春节,记者来到富阳,与傅申夫妇共度新春,当时傅申已无法写字、无法创作,但他仍坚信,“艺术寄托着我的生命,寄托着我的创造才能”。

          2022年9月,傅申的新书《黄公望研究》和《书画鉴定研究》在“公望两岸圆缘园”发布,傅申抱病到场,为新书揭幕。

          其中《黄公望研究》是傅申聚焦元代画家黄公望的研究著述结集,围绕《富春山居图》《九珠峰翠图》等传世名作,对作品的真伪与鉴赏、收藏与流传、临仿与再现等问题展开深度探讨。

          当时傅申接受采访表示,他很早就开始关注黄公望的课题,在博士期间最初拟定的博士论文题目就是《元代黄公望研究》,后在导师建议下改作他论,但此后一直没有放弃对黄公望的研究。

          从年少出生于上海,到随父母迁居台湾,再到赴美国求学、工作,傅申一生辗转多地,最终来到富春江畔栖居。

          陆蓉之表示,他们要将骨灰安放在黄公望隐居地的树下,化作土地滋养大树的养分。

          责任编辑:静愚
      协会公告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70周年山西省美术作品展览实施方案        2012年,适逢“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讲话》一直引领着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方向。在建...详细>>
      2012年中国美协展览
        为进一步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发展繁荣,让更多的艺术家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画创作中来,打造中国气派的精品力作,烘托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气氛,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洛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锦...详细>>
      协会动态
      ·山西省美术家协会2012年全省美术工作会
      ·力群版画研讨会通讯
      ·山西省水彩画艺委会赴平顺写生
      ·江山多娇・2011中国百家金陵画展(...
      ·阳泉市美术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山西省山水画艺委会赴太行山写生侧记
      ·省油画学会一行赴阳泉四矿体验生活
      ·我省两件作品入选第19届全国版画展
      ·山西省美术家协会阳煤新大地写生创作基地
      ·庆祝建党90周年——山西省黄河魂·太行情
      美术展厅
      大赛会
      当代愚公
      攻克首义门
      古塬逢春
      • 电话: 0351-4043900 邮箱: shanximeixie@126.com QQ :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378号
      Processed in 0.566(s)   2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