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09/15■立足艺术教育特色 探索中国人物画教学与红色文化融合路径
|
|
|
在高等艺术教育领域,红色文化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四川美术学院立足艺术教育特色,积极探索中国人物画教学与红色文化的融合路径,从课程体系构建、思政元素挖掘、作品传播推广及实践基地联动等维度切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育人模式,为培养兼具艺术造诣与红色情怀的专业人才提供了有益借鉴。
课程设置:
构建红色文化浸润的专业教学体系
学院在中国人...
详细>>
|
|
|
|
|
|
09/11■《补书》:探古籍修复之精微与厚重
|
|
|
《补书》
汪帆 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浙江图书馆古籍修复师汪帆的新著《补书》,是其继《寻纸》之后潜心推出的又一力作。书籍以“寻得好纸来补书”为线索,既延续了前作对纸张材料的探索,又开掘了古籍修复技艺的精微世界及人文底蕴,将看似冰冷的技术操作升华为...
详细>>
|
|
|
|
|
|
09/11■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动画系:创新教学理念 以动画传承民族文化
|
|
|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向善向美,立品立人”的院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学院动画系立足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背景,深入探索动画专业教学创新路径,依托现代化的动画制作技术挖掘提炼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视觉语言符号,切实培养学生的动画创新实践能力,为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传承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深挖传统文化元素 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
详细>>
|
|
|
|
|
|
09/10■《丹青鉴证:1931—1945美术中的抗战历史》出版
|
|
|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顾和展示优秀抗战美术作品,唤醒当代青年对民族苦难与抗争的记忆,表达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河南美术出版社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共同策划出版了《丹青鉴证:1931—1945美术中的抗战历史》一书。
在中国人民长达14年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期间,广大美术工作者作为中华民族深重灾难的亲历者、见证者、幸存者,以手中的刀笔为武器,用震撼人...
详细>>
|
|
|
|
|
|
09/10■版画上的战斗号角——评《山西抗日根据地红色版画经典文献》
|
|
|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山西人民出版社推出张汉静教授主编的《山西抗日根据地红色版画经典文献》(2024年)。这套丛书分为《晋冀鲁豫根据地卷》(6册)、《晋绥根据地卷》(5册)和《晋察冀根据地卷》(3册),系统采集了《晋察冀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抗战日报》等华北根据地重要报纸所载木刻作品,以及各根据地的宣传画、年画、连环画等,共计2000余幅,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山西抗日...
详细>>
|
|
|
|
|
|
09/09■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用微专业拓展传统书画教育空间
|
|
|
在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静谧的教室里,研习书画多年的学子浸润于传统艺术的深厚滋养,而笔下传承千年的墨韵,也需要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接受考验。为了推进四川美术学院双一流学科建设,形成特色化、差异化的办学特点,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以“书画国风文创”微专业为支点,积极开展微专业的课程设计与建设,推动传统艺术教育转型发展。
以微专业开拓就业新天地
中国画与书法艺...
详细>>
|
|
|
|
|
|
09/05■“宋四家”之一黄庭坚的书法艺术探微
|
|
|
引言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文坛巨擘,诗书双绝,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犹如一座奇峰,既承接晋唐遗韵,又开创时代新声。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却始终以笔墨为心印,将学识、性情与禅思融于毫端,形成了一种极具个性与张力的艺术语言。黄庭坚的书法,不仅是视觉的震撼,更是文化的深沉积淀与精神的超然表达。其书风奇崛险绝、长枪大...
详细>>
|
|
|
|
|
| | |